央企重磅新规!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

2天前

公募投研人士解读央企市值管理新规:全面开启A股央国企市值管理新纪元。...63岁独董去世。...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导读】公募投研人士解读央企市值管理新规:全面开启A股央国企市值管理新纪元

中国基金报公募报道组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共九条,其中特别指出引导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推动中央企业和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规范减持行为,积极解决控股上市公司长期破净问题。

今年以来,央企指数已经上涨近23%。《意见》对资本市场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如何看待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ETF投资总监、央企创新ETF基金经理王乐乐,国泰央企改革基金经理张容赫,嘉实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张超梁,南方基金中国国企ETF基金经理龚涛,永赢股息优选基金经理许拓,摩根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韩秀一,国联基金基金经理熊健,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刘洁倩和民生加银基金经理邓凯成

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ETF投资总监、央企创新ETF基金经理王乐乐:资产荒背景下,以央国企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配置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国泰央企改革基金经理张容赫:强化央国企引领作用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嘉实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张超梁:《意见》既涵盖了市值管理的传统手段,也融入了创新元素,有望全面开启A股央国企市值管理新纪元。
南方基金中国国企ETF基金经理龚涛: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推出、要求不断提高、工具箱不断丰富,央企破净股有望在市值管理深化改革过程中持续迎来估值修复契机。
永赢股息优选基金经理许拓:优质国有企业天然具备资源、牌照、融资等诸多优势,在经营存续期、加权资金成本、经营稳定性等各方面较民营企业更好,估值上面也应该有所反映。
摩根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韩秀一: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在分红率、派息率逐步走高走稳的过程中,企业的估值逻辑和经营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国联基金基金经理熊健:分红、ESG、回购等因素是投资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刘洁倩:市值管理背后的核心驱动仍是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盈利能力的提升,这也是长期稳定的分红的来源。
民生加银基金经理邓凯成:重点关注触发市值管理要求、经营较为稳健、现金流相对充裕的企业,以及股息率高于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成本的重点企业,这类央企或具备较高的回购潜力。
《意见》明确
市值管理目标和具体方向

中国基金报:《意见》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有何指导意义?对资本市场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王乐乐:近期市值管理、分红手续费调降等政策相继落地,进一步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分红引导。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分红意愿、频次持续提升,近期多家央企首次发布中报分红、三季报分红,甚至春节前特别分红预案等,进一步增强股东回报,也提升了市场对红利资产的关注度。

张容赫:强化央国企引领作用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近几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央国企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实现国家战略意图、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的关键因素。

许拓:国资委明确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这一点很重要。从资本市场角度看,未来投资者将更加重视股东回报,重视经营的稳定性,而央企普遍稳定性较强。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较多,资本市场过度追求增长,给短期高增速更高估值,并不细究增长的质量,基于此,央国企等一大批优质资产并没有被投资者纳入视野,从而或带动估值的重塑。

刘洁倩:《意见》明确了市值管理目标和具体方向,有望促进中央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重视并落实市值管理,发挥中央控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示范作用,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张超梁:作为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央企上市公司发挥带头示范效应,加强市值管理,也向各路资本传递了中国资本市场回报投资者的意愿,有助于持续提振投资信心,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长期高质量发展。

龚涛:《意见》有望进一步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高市值管理力度、频率、效率,从而推动央企价值更加充分得到市场化体现。同时,分红作为前期央国企使用频率最高、持续性最强的工具,未来或将有更明确的预期。目前央国企分红规模和分红意愿显著领先于民营企业,央企对分红工具运用已较为完善;从使用效果看,分红能够有效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在此基础上,《意见》主要从预期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增强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长期呈现高分红、低估值的央国企优质资产或进一步受益。

央国企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契机

中国基金报:上周“中字头”股票领涨,“市值管理”再成热词。当前央国企上市公司的总体估值水平如何?未来央企破净股是否迎来估值修复契机?

王乐乐:截至2024年12月19日,中证央企指数和中证国企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1.46倍和13.45倍,分别位于近十年历史分位数的62.94%和58.04%;市净率分别为1.12倍和1.23倍,分别位于近十年历史分位数的50.2%和31.57%。未来,股权风险溢价有望持续回升,央企破净股的估值修复机会有望持续。

韩秀一:Wind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央国企市盈率、市净率的绝对值均低于民企。上市央国企的市场定价最终回归其内在价值,需要依靠四大核心工具:回购、分红、并购重组和优化治理。能够在执行层面回应上述要求的资产,有望率先获得长期耐心资本以及增量资金的青睐。

许拓:央国企的中长期估值范式正在重构。从国有资产保值的角度看,央企市净率(PB)普遍应该在1倍以上。从经营层面看,优质国有企业天然具备资源、牌照、融资等诸多优势,央企作为优质的国有资产,实力强大、经营风险低、长期业绩的稳定性强。按照现金流量折现(DCF)估值模型来看,央企经营的存续期长、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低,DCF估值结果并不低。

熊健:目前央国企上市公司整体估值水平较低,部分公司估值长期处于1倍市净率以下,存在明显被低估的情况。未来在《意见》的指导下,央国企有望持续提升分红比例,改善股东回报,加强资本市场交流,或通过并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估值修复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龚涛:央国企上市公司整体估值仍然处于偏低水平。《意见》对央企提出更高要求,包括要求央企将解决长期破净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指导长期破净上市公司制定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并监督执行。随着相关制度不断推出、要求不断提高、工具箱不断丰富,央企破净股有望在市值管理深化改革过程中持续迎来估值修复契机。

高股息资产配置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中国基金报:央国企市场行情的持续性如何?如何看待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

刘洁倩:长期来看,央国企的市场行情有望持续。当前,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政策正推动国资央企加大创新资本投入,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的发布有望助力中央企业基本面持续改善,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业绩增长,央国企上市公司中长期表现值得期待。

王乐乐:随着国内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利率下行趋势较为明确,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已降至1.8%以下的历史低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持续下行。当前中证央企指数的股息率约3.1%,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已走阔至1.35个百分点,以央国企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配置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韩秀一:当前,经济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化债周期”进入攻坚战,股息率大于长端无风险收益率的红利资产行情或将长期持续。上市央国企中能够满足股息率大于长端无风险收益率的标的,有望在中期持续享受到长久期资金的追捧。

许拓:市场一直纠结国企经营效率低于民企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两者之间的巨大不同。首先,经营目标不同,民营企业更多考虑经济利益,而国有企业要兼顾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众多目标,责任更大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效率。其次,经营结果不同,优质国有企业天然具备资源、牌照、融资等诸多优势,在经营存续期、加权资金成本、经营稳定性等各方面较民营企业更好,在估值上也应该有所反映。

龚涛: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政策工具不断丰富助力央国企市值管理,同时,占据相关板块龙头地位的央国企盈利较为稳定,具有低估值、高分红优势,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张超梁:《意见》提出中央企业要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六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既涵盖了市值管理的传统手段,也融入了创新元素,有望全面开启A股央国企市值管理新纪元。

龙头央企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遇

中国基金报:《意见》助力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其中,哪些行业和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张超梁:《意见》高度重视控股上市公司破净问题,将解决长期破净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这也说明了监管层对破净股的重点关注,一系列要求将促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提升,利好破净央企股。

张容赫:重点关注战略新兴产业,如航空航天、芯片、能源等战略性领域,央国企掌握核心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韩秀一:以险资为代表的机构或更偏好具有持续分红能力、治理持续优化,以及具备潜在回购可能的央国企红利属性资产。

王乐乐:三大领域有望在市值管理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以央企创新板块为代表的投资领域;二是银行板块;三是长期破净的央企估值修复大的方向,建筑类央企是值得关注的方向之一。

龚涛:一是建筑方面,前期新一轮化债方案落地,政府投资在建项目实施进度有望提速,同时,新建项目投资资金、资源空间释放;二是石油石化方面,行业内央企占据绝对龙头地位,随着央企市值管理的深化推进,板块龙头央企有望迎来进一步估值修复机遇,实现稳健和可持续的增长。

熊健:市净率持续低于1倍的公司值得关注,例如建筑和交运板块。另外,建议关注电力投资相关板块,未来该领域投资可能进一步增加。

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受益于并购重组

中国基金报:《意见》提出,支持控股上市公司围绕提高主业竞争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并购重组。哪些行业或哪类企业最有可能从这些并购重组中受益?

王乐乐: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受益于并购重组,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政策鼓励在这些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形成大规模并购交易。

刘洁倩:首先,央国企本身有望持续受益,尤其是那些具备资产证券化空间、资金充裕和有成功并购重组历史经验的央企集团。其次,人工智能(AI)、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将率先受益,这些领域的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快速获得核心技术和专利,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抢占市场份额,实现高质量发展。

熊健:处于周期底部的行业并购重组的成功的概率更大,标的估值也相对更合理,如近两年建材行业并购重组落地较多。

张容赫:2023年以来,国资委开始统筹谋划并持续推进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累计推动了25组29家中央企业在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合作。未来,央企专业化整合主要从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发展、提升固链补链强链塑链能力、锻造核心竞争优势和提高国资运营效率四方面推进。

投资综合考虑

ESG、分红、回购等因素

中国基金报:作为基金经理,如何将ESG、分红、回购等因素纳入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中?对基金的后续投资决策有多大影响?

熊健:分红、ESG、回购等因素是投资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分红和回购直接提升投资者回报,我们会重点关注并优先选择能够持续提升分红和回购的公司,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盈利稳定性和分红意愿。

王乐乐:ESG、分红、回购等因素对基金的投资决策有持续影响:一是注重ESG的企业往往更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上市公司积极实施分红和回购,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三是ESG、分红、回购等因素表现出色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长期资金的青睐。

邓凯成:首先,ESG得分领先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估值或逐步回升到合理水平。其次,随着A股估值体系逐步与成熟市场接轨,净资产收益率(ROE)稳定较高但增速相对较低的公司,长期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率。最后,回购金额规模大、待回购金额占自由流通市值比重较高的央企值得关注。此外,重点关注触发市值管理要求、经营较为稳健、现金流相对充裕的企业,以及股息率高于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成本的重点企业,这类央企或具备较高的回购潜力。

刘洁倩:近年来,ESG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央国企上市公司率先对ESG披露提出要求,也有望更受投资者的认可。就分红和回购而言,一方面,可以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也吸引了一大批对红利资产有配置需求的资金流入。

韩秀一:纵观全球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在分红率、派息率逐步走高、走稳的过程中,企业的估值逻辑和经营效率都得到了提升。而ESG管理体系帮助公募基金在公司传统财务数据外,更好地了解公司在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区分度,可以从更多非营利角度去衡量一个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在投资过程中剔除在ESG方面有不足的股票,长期可以提升超额收益。

关注企业落实情况、

宏观经济变化等因素

中国基金报:作为投研人士,还需要关注哪些不确定因素?

邓凯成:一是市值管理的考核指标尚待研究确定。如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实施“一企一策”机制市值管理考核,更多属于广义的市值管理范畴,具体到狭义的市值管理工作,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指标来衡量工作优劣,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二是外界环境的波动。各种外部因素如政策调整、经济波动等都会对市值产生影响,而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的反应。

三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与健全。如果企业在市值管理过程中内部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决策的有效性。

刘洁倩:市值管理的核心驱动力仍是公司经营效率、盈利能力的提升,这也是长期稳定分红的来源。因此,首先需要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发展情况,而非单纯关注股息率等指标进行投资;其次,当前国际形势变化较快,可能会对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带来一定影响;最后,市场的短期波动可能使上市公司市值和其真实价值产生偏离,投资者需要理性面对市场的短期波动。

张超梁: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在实际投资中,需要注意相关上市公司对于政策指引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的风险。此外,如果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运转不确定性加剧,可能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定价和估值;如果市场流动性出现大幅变化,相关上市公司市场定价或走势表现也可能不及投资者预期。

制作:小茉
编辑:张洁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突传噩耗!63岁独董去世

公募投研人士解读央企市值管理新规:全面开启A股央国企市值管理新纪元。...63岁独董去世。...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导读】公募投研人士解读央企市值管理新规:全面开启A股央国企市值管理新纪元

中国基金报公募报道组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共九条,其中特别指出引导控股上市公司牢固树立投资者回报意识,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推动中央企业和控股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规范减持行为,积极解决控股上市公司长期破净问题。

今年以来,央企指数已经上涨近23%。《意见》对资本市场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如何看待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ETF投资总监、央企创新ETF基金经理王乐乐,国泰央企改革基金经理张容赫,嘉实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张超梁,南方基金中国国企ETF基金经理龚涛,永赢股息优选基金经理许拓,摩根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韩秀一,国联基金基金经理熊健,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刘洁倩和民生加银基金经理邓凯成

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ETF投资总监、央企创新ETF基金经理王乐乐:资产荒背景下,以央国企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配置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国泰央企改革基金经理张容赫:强化央国企引领作用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嘉实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张超梁:《意见》既涵盖了市值管理的传统手段,也融入了创新元素,有望全面开启A股央国企市值管理新纪元。
南方基金中国国企ETF基金经理龚涛:随着相关制度的不断推出、要求不断提高、工具箱不断丰富,央企破净股有望在市值管理深化改革过程中持续迎来估值修复契机。
永赢股息优选基金经理许拓:优质国有企业天然具备资源、牌照、融资等诸多优势,在经营存续期、加权资金成本、经营稳定性等各方面较民营企业更好,估值上面也应该有所反映。
摩根中证A500ETF基金经理韩秀一: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在分红率、派息率逐步走高走稳的过程中,企业的估值逻辑和经营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国联基金基金经理熊健:分红、ESG、回购等因素是投资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平安基金基金经理刘洁倩:市值管理背后的核心驱动仍是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盈利能力的提升,这也是长期稳定的分红的来源。
民生加银基金经理邓凯成:重点关注触发市值管理要求、经营较为稳健、现金流相对充裕的企业,以及股息率高于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成本的重点企业,这类央企或具备较高的回购潜力。
《意见》明确
市值管理目标和具体方向

中国基金报:《意见》对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有何指导意义?对资本市场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王乐乐:近期市值管理、分红手续费调降等政策相继落地,进一步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分红引导。在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分红意愿、频次持续提升,近期多家央企首次发布中报分红、三季报分红,甚至春节前特别分红预案等,进一步增强股东回报,也提升了市场对红利资产的关注度。

张容赫:强化央国企引领作用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近几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央国企大多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实现国家战略意图、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的关键因素。

许拓:国资委明确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这一点很重要。从资本市场角度看,未来投资者将更加重视股东回报,重视经营的稳定性,而央企普遍稳定性较强。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长性的行业和公司较多,资本市场过度追求增长,给短期高增速更高估值,并不细究增长的质量,基于此,央国企等一大批优质资产并没有被投资者纳入视野,从而或带动估值的重塑。

刘洁倩:《意见》明确了市值管理目标和具体方向,有望促进中央控股上市公司进一步重视并落实市值管理,发挥中央控股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示范作用,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张超梁:作为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央企上市公司发挥带头示范效应,加强市值管理,也向各路资本传递了中国资本市场回报投资者的意愿,有助于持续提振投资信心,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长期高质量发展。

龚涛:《意见》有望进一步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高市值管理力度、频率、效率,从而推动央企价值更加充分得到市场化体现。同时,分红作为前期央国企使用频率最高、持续性最强的工具,未来或将有更明确的预期。目前央国企分红规模和分红意愿显著领先于民营企业,央企对分红工具运用已较为完善;从使用效果看,分红能够有效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在此基础上,《意见》主要从预期管理角度出发,提出增强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长期呈现高分红、低估值的央国企优质资产或进一步受益。

央国企有望迎来估值修复契机

中国基金报:上周“中字头”股票领涨,“市值管理”再成热词。当前央国企上市公司的总体估值水平如何?未来央企破净股是否迎来估值修复契机?

王乐乐:截至2024年12月19日,中证央企指数和中证国企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1.46倍和13.45倍,分别位于近十年历史分位数的62.94%和58.04%;市净率分别为1.12倍和1.23倍,分别位于近十年历史分位数的50.2%和31.57%。未来,股权风险溢价有望持续回升,央企破净股的估值修复机会有望持续。

韩秀一:Wind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央国企市盈率、市净率的绝对值均低于民企。上市央国企的市场定价最终回归其内在价值,需要依靠四大核心工具:回购、分红、并购重组和优化治理。能够在执行层面回应上述要求的资产,有望率先获得长期耐心资本以及增量资金的青睐。

许拓:央国企的中长期估值范式正在重构。从国有资产保值的角度看,央企市净率(PB)普遍应该在1倍以上。从经营层面看,优质国有企业天然具备资源、牌照、融资等诸多优势,央企作为优质的国有资产,实力强大、经营风险低、长期业绩的稳定性强。按照现金流量折现(DCF)估值模型来看,央企经营的存续期长、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低,DCF估值结果并不低。

熊健:目前央国企上市公司整体估值水平较低,部分公司估值长期处于1倍市净率以下,存在明显被低估的情况。未来在《意见》的指导下,央国企有望持续提升分红比例,改善股东回报,加强资本市场交流,或通过并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对估值修复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龚涛:央国企上市公司整体估值仍然处于偏低水平。《意见》对央企提出更高要求,包括要求央企将解决长期破净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指导长期破净上市公司制定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并监督执行。随着相关制度不断推出、要求不断提高、工具箱不断丰富,央企破净股有望在市值管理深化改革过程中持续迎来估值修复契机。

高股息资产配置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中国基金报:央国企市场行情的持续性如何?如何看待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

刘洁倩:长期来看,央国企的市场行情有望持续。当前,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政策正推动国资央企加大创新资本投入,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意见》的发布有望助力中央企业基本面持续改善,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业绩增长,央国企上市公司中长期表现值得期待。

王乐乐:随着国内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利率下行趋势较为明确,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已降至1.8%以下的历史低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持续下行。当前中证央企指数的股息率约3.1%,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已走阔至1.35个百分点,以央国企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配置性价比进一步凸显。

韩秀一:当前,经济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化债周期”进入攻坚战,股息率大于长端无风险收益率的红利资产行情或将长期持续。上市央国企中能够满足股息率大于长端无风险收益率的标的,有望在中期持续享受到长久期资金的追捧。

许拓:市场一直纠结国企经营效率低于民企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两者之间的巨大不同。首先,经营目标不同,民营企业更多考虑经济利益,而国有企业要兼顾国家战略、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众多目标,责任更大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效率。其次,经营结果不同,优质国有企业天然具备资源、牌照、融资等诸多优势,在经营存续期、加权资金成本、经营稳定性等各方面较民营企业更好,在估值上也应该有所反映。

龚涛: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政策工具不断丰富助力央国企市值管理,同时,占据相关板块龙头地位的央国企盈利较为稳定,具有低估值、高分红优势,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

张超梁:《意见》提出中央企业要从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回报、股票回购增持等六方面改进和加强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既涵盖了市值管理的传统手段,也融入了创新元素,有望全面开启A股央国企市值管理新纪元。

龙头央企有望迎来估值修复机遇

中国基金报:《意见》助力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其中,哪些行业和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张超梁:《意见》高度重视控股上市公司破净问题,将解决长期破净问题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这也说明了监管层对破净股的重点关注,一系列要求将促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估值提升,利好破净央企股。

张容赫:重点关注战略新兴产业,如航空航天、芯片、能源等战略性领域,央国企掌握核心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能力,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韩秀一:以险资为代表的机构或更偏好具有持续分红能力、治理持续优化,以及具备潜在回购可能的央国企红利属性资产。

王乐乐:三大领域有望在市值管理方面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以央企创新板块为代表的投资领域;二是银行板块;三是长期破净的央企估值修复大的方向,建筑类央企是值得关注的方向之一。

龚涛:一是建筑方面,前期新一轮化债方案落地,政府投资在建项目实施进度有望提速,同时,新建项目投资资金、资源空间释放;二是石油石化方面,行业内央企占据绝对龙头地位,随着央企市值管理的深化推进,板块龙头央企有望迎来进一步估值修复机遇,实现稳健和可持续的增长。

熊健:市净率持续低于1倍的公司值得关注,例如建筑和交运板块。另外,建议关注电力投资相关板块,未来该领域投资可能进一步增加。

战略性新兴产业或受益于并购重组

中国基金报:《意见》提出,支持控股上市公司围绕提高主业竞争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并购重组。哪些行业或哪类企业最有可能从这些并购重组中受益?

王乐乐: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受益于并购重组,包括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政策鼓励在这些领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形成大规模并购交易。

刘洁倩:首先,央国企本身有望持续受益,尤其是那些具备资产证券化空间、资金充裕和有成功并购重组历史经验的央企集团。其次,人工智能(AI)、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能将率先受益,这些领域的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快速获得核心技术和专利,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抢占市场份额,实现高质量发展。

熊健:处于周期底部的行业并购重组的成功的概率更大,标的估值也相对更合理,如近两年建材行业并购重组落地较多。

张容赫:2023年以来,国资委开始统筹谋划并持续推进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工作,累计推动了25组29家中央企业在生态环保、生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开展合作。未来,央企专业化整合主要从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发展、提升固链补链强链塑链能力、锻造核心竞争优势和提高国资运营效率四方面推进。

投资综合考虑

ESG、分红、回购等因素

中国基金报:作为基金经理,如何将ESG、分红、回购等因素纳入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投资分析中?对基金的后续投资决策有多大影响?

熊健:分红、ESG、回购等因素是投资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分红和回购直接提升投资者回报,我们会重点关注并优先选择能够持续提升分红和回购的公司,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盈利稳定性和分红意愿。

王乐乐:ESG、分红、回购等因素对基金的投资决策有持续影响:一是注重ESG的企业往往更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上市公司积极实施分红和回购,有助于提升投资者的信心;三是ESG、分红、回购等因素表现出色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长期资金的青睐。

邓凯成:首先,ESG得分领先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估值或逐步回升到合理水平。其次,随着A股估值体系逐步与成熟市场接轨,净资产收益率(ROE)稳定较高但增速相对较低的公司,长期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率。最后,回购金额规模大、待回购金额占自由流通市值比重较高的央企值得关注。此外,重点关注触发市值管理要求、经营较为稳健、现金流相对充裕的企业,以及股息率高于回购增持再贷款资金成本的重点企业,这类央企或具备较高的回购潜力。

刘洁倩:近年来,ESG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央国企上市公司率先对ESG披露提出要求,也有望更受投资者的认可。就分红和回购而言,一方面,可以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另一方面,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也吸引了一大批对红利资产有配置需求的资金流入。

韩秀一:纵观全球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在分红率、派息率逐步走高、走稳的过程中,企业的估值逻辑和经营效率都得到了提升。而ESG管理体系帮助公募基金在公司传统财务数据外,更好地了解公司在社会责任、环境保护以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区分度,可以从更多非营利角度去衡量一个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可以在投资过程中剔除在ESG方面有不足的股票,长期可以提升超额收益。

关注企业落实情况、

宏观经济变化等因素

中国基金报:作为投研人士,还需要关注哪些不确定因素?

邓凯成:一是市值管理的考核指标尚待研究确定。如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实施“一企一策”机制市值管理考核,更多属于广义的市值管理范畴,具体到狭义的市值管理工作,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指标来衡量工作优劣,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

二是外界环境的波动。各种外部因素如政策调整、经济波动等都会对市值产生影响,而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市场的反应。

三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与健全。如果企业在市值管理过程中内部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决策失误等。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决策的有效性。

刘洁倩:市值管理的核心驱动力仍是公司经营效率、盈利能力的提升,这也是长期稳定分红的来源。因此,首先需要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发展情况,而非单纯关注股息率等指标进行投资;其次,当前国际形势变化较快,可能会对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带来一定影响;最后,市场的短期波动可能使上市公司市值和其真实价值产生偏离,投资者需要理性面对市场的短期波动。

张超梁: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在实际投资中,需要注意相关上市公司对于政策指引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的风险。此外,如果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运转不确定性加剧,可能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定价和估值;如果市场流动性出现大幅变化,相关上市公司市场定价或走势表现也可能不及投资者预期。

制作:小茉
编辑:张洁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突传噩耗!63岁独董去世

展开
打开“财经头条”阅读更多精彩资讯
APP内打开